•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新闻  >  地方社会

江西宜丰:千年“火龙灯”舞出非遗新传承

2025/06/20 10:45   作者:漆瑶  编辑:左锴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双手并持75厘米的木制手把,跟随鼓点律动上下翻腾火龙头,脚下八字顺风步和圆场碎步交替变换……11岁的邓俊荣动作流畅、礼仪到位,活灵活现的“演绎”着龙头。

  今年2月,在宜丰县潭山镇找桥村元宵节“火龙灯”活动现场,队伍中间有一支三节小龙格外引人注目。

  这支“三节龙”由平均年龄不到11岁的三位少年手持,舞耍摆动却丝毫不逊色于大龙。只见少年们神采奕奕、干练有劲,为乡亲们舞动祈福。大家都说,龙灯有了新传人。

  “火龙灯”是找桥村传承1000多年的传统新年民间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日,村中舞耍火龙灯。该龙灯以精美的制作、神秘的传说、奇特的舞耍、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而闻名,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每年村里都会开展‘火龙灯’技艺教学,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当地舞龙协会会长赵珊麟说道。

  像邓俊荣这样的村内少年,最爱去村里旧小学改造的“火龙灯”传习所练习。

  为了让这项非遗技艺“落地”,村里自筹费用将闲置的村小修缮,这座有着6间教室的村小,每一间都被利用得“淋漓尽致”,摇身一变成了“火龙灯”传习所。

  展示厅里,神秘传说、活动照片、精美龙灯,保留着这项非遗技艺的珍贵历史;制作室内,成批的孩子上起“手工课”,学习用竹篾、彩纸制作火龙、花灯,一盏花灯就需要提前半年学习、花费20天制作;练习室中,舞、随、穿、蹦、滚等舞龙技法,常情、急板、龙灯调等锣鼓打法,少年们刻苦练习。

  从前,村小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如今,它依然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焕发着新的活力。每年村里都有30多名青少年系统地学习“火龙灯”的制作、舞耍,一条条“火龙灯”从村小里“舞出”。(漆瑶)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