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新闻  >  地方社会

赣南红土地:何以永远年轻?

2025/06/20 09:53   作者:鄢朝晖  编辑:李婕   来源:江西日报

  赣南大地,红土生辉。这里的一砖一瓦镌刻着革命的记忆,一山一水流淌着红色的血脉。

  从瑞金的“共和国摇篮”到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从寻乌调查的“唯实求真”精神到遍布城乡的红色标语,赣州正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赣州答卷”。

  近年来,赣州坚持“保护为先、阐释为重、活化为要”,以创新之笔描绘红色文化新图景: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入选国家红色基因库,寻乌调查研讨会掀起理论热潮,《长征先锋》动漫火遍全国……这片红土地,正蓬勃地打造着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

  保护为先 筑牢红色根脉的“千年基石”

  走进赣南,仿佛翻开一部立体的革命史书。413处革命类文物保护单位、3339条红色标语、1.55万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共同构筑起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在这里,每一处遗迹都是凝固的历史,每一条标语都是鲜活的记忆。

  于都县禾丰镇尧口村的客家土楼上,有历经九十载风雨的“建立全国苏维埃中央政府”等红军标语。“以前风雨侵蚀严重,标语都快看不清了。”守护人尹善祥抚摸着斑驳的墙面回忆道。随着县里专项修缮资金到位,防水加固工程让这些红色印记重焕光彩。如今,土楼上180条红军标语,依然清晰可辨。

  这只是赣州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州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红色资源保护。摸清家底,组织开展全市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并建立台账名录;规划引领,编制印发《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25—2030年)》;资金保障,自“十四五”以来,赣州各级累计投入资金1.77亿元,启动实施118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一批濒临损毁的红色文化遗存得到了抢救性保护。

  如今,走进赣州各县(市、区),安远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朱德天心整军遗址遗迹项目正在筹备开园;寻乌县“罗塘谈判”、信丰县赣南游击词主题园等一批主题展览建成使用;瑞金市“保护一片旧址,带旺一个村镇——朱坊村革命旧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入选第四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革命旧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驿站’。”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既要当好历史建筑的‘修缮师’,更要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让这些史诗继续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

  阐释为重 点燃精神富矿的“时代火炬”

  如何让沉睡的历史开口说话,让红色的精神直抵人心?赣州的答案是:深化研究阐释,讲好红色故事。

  日前,一场跨越95载的时空对话——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寻乌县举行。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共同探讨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的时代价值,重温毛泽东同志开展寻乌调查的光辉历史。95年来,这盏从寻乌调查点燃的“实事求是”明灯,历经岁月洗礼,早已融入赣南干部群众的精神血脉。

  讲好红色故事,研究阐释是基石。近年来,赣州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挂牌成立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赣州分中心、中国社科院当代研究所“国史调研基地”等机构,汇聚全国高层次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一系列重量级学术活动相继登场:举办全国红色基因传承高端论坛、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85周年纪念活动、南昌起义军余部“赣南三整”95周年纪念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智汇论坛等高层次研讨活动10余场;启动“从瑞金溯源”研究工程,深化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的研究阐释,推动《从瑞金溯源:为人民打天下,为人民治国家》出版;组织编写《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秘诀》,入选中宣部2023年度重点主题出版物……

  研究阐释的火花,点燃了文艺创作的激情,催生出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红色文艺精品,红色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红色动漫《长征先锋》,两度位列全国电视动画片黄金时段收视率第一;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成功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主办的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历史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入围第28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红色纪录片《盘山记忆》《档案里的赣州——红色记忆》等分别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学习强国”等平台播出……

  阐释的力量,更在每一个人心中激荡。赣州面向全国举办红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大赛、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传承看赣州、行走的思政课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出“全球学子嘉游赣 红色赣州最热情”系列活动,全网浏览量超35亿次;于都长征源宣讲团走进省内高校,开展“永远的长征”巡回宣讲活动,1.8万余名师生现场追寻震撼人心的红色记忆,10.8万余人通过线上直播聆听宣讲。

  活化为要 激扬赋能时代的“创新密码”

  活化,让红色基因“活”在当下;创新,让革命精神“火”向未来。

  今年“五一”期间,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区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毛泽东同志旧居门前,“红色气球雨”活动重磅回归,无数只携带祝福彩蛋的气球从天而降,游客在欢呼中争相捕捉这份“天降的惊喜”;在红井前,游客们自发排队品尝红井水,重温“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鱼水深情。红色旅游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沉浸式的“心灵洗礼”。

  “以前在课本里读到这个故事就觉得特别感人,今天来到这里,身临其境,看到红井,喝到红井水,不一样的感受。这不仅是一次旅游,更是一次对红色传统的深刻感悟。”广东游客刘女士告诉记者。

  赣州深挖“老区”精神富矿,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重点项目融合发展,实施红色金融发祥地薪火工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培训和红色研学,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红色文旅成为赣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于都县以“长征文化”品牌为核心,通过多维度赋能构建红色文旅生态,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和祁禄山红军小镇游人如织。今年“五一”期间,于都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1.64%;万余名深圳师生组团走进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沉浸式感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深刻内涵。

  更亮眼的是产业跨界合作:兴国县联合功夫动漫打造红色动画片《长征先锋》,自2021年10月正式上线以来,已陆续在100多家卫视和网络平台播出,并首期推出1.6万份数字藏品;依托《长征先锋》动画IP人物形象,探索覆盖影视、玩具、服装等多产业的红色文创衍生品开发,衍生出手游、图书绘本、主题乐园等一系列生态产业链。

  从守护一砖一瓦的执着,到创新传承的智慧探索;从深挖精神富矿的学理阐释,到让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赣南这片浸染着先烈热血的红土地,从未停止生长的力量。它正以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诠释着革命老区的时代担当。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