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新闻  >  地方社会

青原打造全天候“微度假”综合体

2025/03/11 10:08   作者:阮丽娟  编辑:李婕   来源:井冈山报

  近年来,青原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以“小切口、项目式”理念,探索推动庐陵湾闲置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将该区域内老厂房、废弃粮库、残破渔庄、赣江码头等闲置生态资源盘活利用,打造集亲子滨水、美食文化、宿集露营、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全天候“微度假”综合体。

  紧扣“转得了”,构建全链条一体推进机制。该区以项目控制性详规为纲,统筹农林水等职能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对片区内田、地、水、林、沙等生态资源和房舍等闲置资源开展集中摸排、确定权属,逐一建立生态资源资产清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清单。该区针对片区内资源多样、权属多元的现状,明确以区“两山”公司(国有企业)为主体,对清单内资源进行分类收储;对不改变原有用途和性质的基本农田、林地等资源,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进行收储;对需要改变功能用途并进行大规模投资改造的废弃粮库等资源资产,以购买优先、租赁补充的方式进行收储;对权属为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老船厂、林场等资源资产,推行征收、联营、租赁等复合式收储。该区还创新开发方式,探索“国资+民营”合作运营模式,引入第三方君宸文旅公司入股与区“两山”公司联合经营,坚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在设计、建设、运营上一体谋划、一体实施,通过资源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业态的打造,促使分散闲置资源转化为生态良好的旅游胜地。

  紧扣“转得动”,构建全要素一体统筹机制。该区整合老船厂、老粮库、富滩林场等国有闲置资源,转化滩涂地、林地、耕地等集体土地及水面资源,盘活民房、废弃鱼庄、农庄、菜园等一批村民私有财产,因地制宜进行开发转化。同时,采取“项目资金+专项资金+民间资本+平台资本”投入模式,先后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林业水利、发改财政等各类项目资金9178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100万元,实现政府小投入、片区大变样。此外,该区创新项目要素保障机制,统筹自然资源、林业、农业、水利、财政、发改等要素保障部门,以及属地政府、所在村及区属国企等人员力量,全力攻坚项目推进过程中资源权属分散、征地拆迁阻力大、用地指标紧缺等难题,确保项目快推进、蓝图快落地。

  紧扣“转得快”,构建“农文旅”融合变现机制。该区推动农旅互促,利用农庄、果园、林场等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了玉品家庭农场、花花果园、油菜花海、欢乐渔趣等农业休闲采摘体验项目,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保护和利用。该区推进文旅互融,深挖码头文化、庐陵文化和特色民俗文化,以滩头村和张家渡码头为轴点,对原凋敝村庄、废弃厂房、粮库等进行文化赋能,重点布局赣江码头长廊、静心康养、庐陵文化村落+文创展示为主题的艺术水乡、云朵系列IP、ATV/UTV赛车等业态,打造集“研学+康养+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美丽港湾。该区加快景区互动,利用该片区紧邻青原交通主动脉区位优势,以庐陵湾为轴心,辐射带动沿线青原山景区、渼陂古村、陂下古村、东固景区四个4A级景区,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形成红古绿交相辉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

  紧扣“转得好”,构建“政企村”一体受益机制。青原在片区内一体实施水系岸线治理、强弱电下地、道路白改黑、旅游基础设施改造、生态公园等工程,庐陵湾实现从无人问津的荒芜地到美丽“后花园”的华丽转变。该区引导企业、村集体、村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找准自身定位,构建景区与乡村“命运共同体”。同时,该区探索“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模式,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和区域交通治理等项目,在乡风教化、产业发展、村庄提升上广泛凝聚群众力量。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