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新闻  >  地方社会

接地气 添活力 有温度

——兴国县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纪实

2022/09/21 09:25   作者:饶蓓  编辑:陈其兴   来源: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山歌理论宣讲队在隆坪乡高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党的理论。

  党的理论政策通过“山歌宣讲”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红马甲”进村入户开展抗疫抗旱助困志愿服务;村头巷尾建起了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近年来,兴国县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通过聚合资源建设阵地、健全体系壮大队伍、创新“六个一”模式,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聚合资源建设阵地

   夯实文明实践根基

  占地100余亩,涵盖文化馆、图书馆、山歌保护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博士馆、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等阵地,兴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是兴国的文化新窗口,也是当地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热闹非凡。这座“地标式”建筑——兴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俨然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阵地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兴国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于2020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心-所-站”三级平台全覆盖。2022年,兴国县继续积极探索,持续发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按照“五有”标准,兴国加快场所、队伍、项目、活动、机制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布局科学、功能完备、便民惠民的综合体。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祠堂、校舍、广场等沉睡资源改造提升,推动园区、景区、窗口单位等领域破题破局,科学构建“一站多点”格局,着力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目前,兴国共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延伸领域建设示范点,做到了“群众在哪里,阵地建设就到哪里。”

  不仅在阵地建设上发力,兴国更是着眼全域谋划,融通新时代文明实践、县级融媒体、党群服务等“三个中心”以及“学习强国”平台,整合公共服务阵地、红色教育基地和部门行业资源,让各种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响应群众诉求的为民便民服务平台,成为组织凝聚群众、宣传教育群众、促进城乡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

   健全体系壮大队伍

   激发文明实践活力

  台上山歌对唱,歌声悠扬动听;台下人头攒动,掌声喝彩不断。近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送戏下乡活动在龙口镇龙口村上演,吸引周边大批群众前来观看。

  “歌曲表演、山歌对唱、水兵舞全都是大家喜爱的节目,长青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很对我们的口味。”龙口村村民周逸禄口中的长青艺术团是由兴国爱好文艺的退休老干部组成,平均年龄63岁。长期以来,长青艺术团志愿者根据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自编自演节目,坚持开展“送戏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在兴国,像长青艺术团这样的民间志愿服务组织还有很多。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兴国县积极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具有一技之长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等群体积极性,孵化和培育更多社会化志愿服务组织,激发文明实践活力。

  纵向贯穿县乡村三级、横向辐射体制内外,兴国县以党员带头、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充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构建“总队+分队+大队+小队”四级志愿服务队格局,建成“1+18+27+N”的志愿服务队伍(即1支志愿服务总队、18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27支乡镇志愿服务大队、N支志愿服务小队)。围绕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品牌”上做文章,兴国县精心培育打造了山歌理论宣讲队、长青艺术团、“兴法铺子”志愿服务队、雄狮志愿服务队、老年大学民间志愿服务队、“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肖阿姨工作室”等一批反映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队伍品牌,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目前,兴国县共组建700余支多元志愿服务队伍,5万余名志愿者在册。

  为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兴国县为3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备了专职文明实践员,专门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管用工作,经过多次志愿者专业培训,“志愿”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基层,以鲶鱼效应吸引了更多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此外,兴国积极探索实施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优秀志愿组织、最美志愿者、最美文明实践员、兴国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给予志愿者归属感、荣誉感。

   创新“六个一”模式

   提升文明实践温度

  “这次‘关爱女童’的课堂讲座非常好,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日前,埠头乡龙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应村民需求,邀请心理教师在文明实践讲堂开展“关爱女童”主题教育活动,为该村15岁以下女童普及如何预防性侵害、生理期呵护等相关知识,获得村民一致点赞。

  精准的志愿服务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兴国县按照群众需求,探索打造“一卡一线一基金、一课一队一广播”的“六个一”文明实践兴国模式,依托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点单系统,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

  为提高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国推行“文明幸福卡”家庭积分制,村(居)民可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积分,所获积分可兑换成现金券购买所需物品,目前文明幸福卡已覆盖所有行政村,累计兑换积分353万分;建立“亲情连线”服务项目,为基层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云团聚”精准化服务,已累计开展亲情连线活动5000余场次;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吸纳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文明实践讲堂以“一月一课”的形式,邀请专家、乡贤、道德榜样走上讲台,传言真善美、引领新风尚;做大做强“山歌理论宣讲队”品牌,采用山歌演唱的方式,将党的理论政策、法治思维、文明礼仪根植于群众心中;整合县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播,让党的思想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六个一”文明实践兴国模式以“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兴国县各文明实践站开展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梳理聚焦一批基层群众“需求菜单”,按需开展文艺汇演、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农业技术指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丰富实践内容,兴国,正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行动温暖千家万户,成果惠及城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饶蓓 文/图)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