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文明网讯 吴细兰 记者陈晗子报道:“教训子孙,居官者清白持身,读书者切磋用功,治家者勤俭守成,为农者及时播种……”在江西省黎川县樟溪乡桃溪宗祠,该乡中学的丁老师正带领学生朗读桃溪祖家训,清脆郎朗的声音飘荡在桃溪河畔。
桃溪宗祠是樟溪乡杨姓人家为了纪念先祖杨震而修建的,据说东汉时杨家子孙杨震曾担任荆州刺史,为官清廉,在当地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廉政名言,以后,他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的故事,便在民间流传下来。这是一栋高大的两进厅堂的古建筑,祠堂大门口悬挂着一副对联“忠烈英名千古垂青史,清白家风世代永相传。”大厅的横梁上还悬挂着一块“清白世家”的牌匾,不仅揭示了这栋古宅名字的由来,也成了杨姓子孙传承下来的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家教家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意义,我们乡里就琢磨着挖掘杨震的‘四知’文化品牌,让他的清白家风来影响当地群众。”该乡政府干部赵士忠说。
为此,该乡按照“一中心四阵地”的定位,在宗祠设立了党员会客室,在墙上张贴了桃溪祖家训、杨氏名人简介,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同时投入2万多元,购置会议座椅、电视和书籍一万余册,把宗祠打造成党员会客中心,家风家训廉政教育阵地,以及移风易俗、村民文化休闲、便民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据了解,去年这个祠堂打造好后,先后有500多人到此接受家风家训廉政教育,会客中心接待群众来访30余人次,为民办实事20多件,村里的红白喜事基本都在这里举办。
在距离樟溪乡40多公里的熊村镇芙蓉洲村有个张氏家庙,供奉了抚州第一个状元张渊微及其父亲张介等祖先。该村以张氏家庙为移风易俗阵地,收集张氏家训、张渊微的文章诗词和生平事迹等,制成文化墙,为村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让张渊微勤学上进和为民的思想在芙蓉洲得到传承。并且还设立“孝义、进学、公益”三榜及道德红黑榜,弘扬好家风,树立好榜样。村民张政今年83岁,老婆患有精神病,两个儿子先后过世,一个孙子今年17岁靠他供养,今年开学,孩子没有学费,村民们自发为孩子凑了7000多元钱,不仅解决了学费,这个学期的生活费也有了保障。“环境整治,改变了村里的面貌,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改变了我们村民的思想。现在的芙蓉洲村环境整洁,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没有铺张浪费,没有讲排场、比阔气,赌博现象也没有了。”村民张龙国说。
黎川县具有千年的文化历史,孕育了抚州首个状元张渊微、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清朝五部尚书陈孚恩、世界针灸学会创始人鲁之俊等一大批先贤名士。供奉这些先贤名士百年以上的古祠堂分布在各个乡村。近两年来,黎川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充分利用乡村古祠堂这一载体,注重农村宗祠改造,充分挖掘各个祠堂的文化内涵,变宗族祭祀场所为传承文化、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及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场所。这些古祠堂经过改造后,或成为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场所、或成为移风易俗树新风的阵地、或打造成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散发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风化俗新的魅力。湖坊乡吴氏宗祠曾经是闽赣省军区司令部,当时军区领导周恩来、朱德、萧劲光等都在此办公和居住,第五次反围剿的许多战役都是这里指挥,曾一度荒废。后来,该乡对吴氏宗祠进行修缮,并添置了许多史料,将其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成为了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县市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今年5月4日,江西畅行高速服务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抚州分公司组织青年职工在这里开展了“弘扬五四精神、重温革命事迹、争当时代先锋”的主题教育活动,追溯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接受心灵的洗礼,备受触动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