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新闻  >  本网专稿

第一届江西省文明家庭电视颁奖仪式在南昌举行

发布时间:2017-01-21 12:38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力平,副省长李利,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李晓亮等领导与第一届江西省文明家庭合影

  歌舞表演《让爱住我家》

获奖家庭事迹短片
获奖的省文明家庭展示奖杯和证书
经典诵读《弟子规》表演
廖祖彬向现场观众分享自己培育家风的心得
程永林的妻子讲述自己丈夫的感人事迹
现场观众被深深感动

  江西文明网讯 记者邓望报道:1月20日晚,第一届江西省文明家庭电视颁奖仪式在江西电视台演播厅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力平,副省长李利,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李晓亮等领导出席晚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展示江西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丰硕成果,展现全省家庭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文明家庭创建活力,厚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基础。省文明委部署开展了第一届江西省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

  据悉,第一届江西省文明家庭共有20户家庭,他们是经自愿申报,组织考核,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各地文明委把关,组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综合评定等环节,从全省各地各单位推荐的家庭中产生。这些家庭有的默默奉献,乐善好施;有的侠肝义胆,扶危救困;有的一诺千金,身体力行;有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这些家庭都是来自群众身边、得到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是我省各行各业先进模范的杰出代表。

  颁奖晚会结合事迹短片、歌舞表演等艺术方式,展示了邹德凤家庭、廖祖彬家庭、程永林家庭、刘撑华家庭等文明家庭的家庭美德、文明家风、先进事迹等。随着一个个“文明家庭”事迹播放,观众席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纷纷为受表彰的家庭喝彩。

  第一届江西省文明家庭名单(共20户)

  龚全珍家庭(萍乡市莲花县)

  毛秉华家庭(吉安市井冈山市)

  廖祖彬家庭(赣州市会昌县)

  邹德凤家庭(南昌市西湖区)

  王锡良家庭(景德镇市珠山区)

  虞元顺家庭(上饶市玉山县)

  黄阳云家庭(抚州市广昌县)

  肖莉芬家庭(南昌市西湖区)

  万兰香家庭(南昌市东湖区)

  邬小清家庭(萍乡市湘东区)

  黄明亮家庭(新余市渝水区)

  刘撑华家庭(宜春市高安市)

  周玉阳家庭(九江市九江县)

  张文玲家庭(南昌市青山湖区)

  贺如来家庭(吉安市永新县)

  周厚德家庭(赣州市章贡区)

  王云霞家庭(吉安市新干县)

  程永林家庭(鹰潭市贵溪市)

  邓爱兰家庭(抚州市东乡县)

  凌端清家庭(宜春市万载县)

  第一届江西省文明家庭介绍

  1、龚全珍家庭,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家庭成员30余人。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她一家坚守甘将军的理想和信念,将好家风当作“传家宝”。龚老教育孩子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心系群众、勤恳踏实。她曾动员二女儿甘仁荣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贫困的退伍兵;三女儿甘公荣热心公益事业,捐款5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还担任了社区“龚全珍工作室”志愿服务队队长,开展志愿活动100余次。龚全珍家庭成员曾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毛秉华家庭,井冈山市茨坪镇黄竹坳社区,家庭成员7人。毛秉华被誉为“井冈精神第一宣传员”,48年如一日地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每年讲课300多场,听众累计达220余万人次。妻子熊瑛勤俭持家,主动担起日常家务和两个孩子的教育,并教育两个儿女一起用大爱之心支持毛秉华的公益事业。他家累计捐款21万余元,同时帮助井冈山市15所中小学校筹资1100万元,帮助180多位家庭贫困学生上学就读,成了远近闻名的“活雷锋”家庭。毛秉华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3、廖祖彬家庭,会昌县小密乡小密村,家庭成员13人。1997年廖祖彬发起成立小密教育基金会,累计筹资近89万元,奖励资助近千名学生和教师。1998年,创办“留守孩成长乐园”,利用假日为当地留守儿童当义务辅导员。2001年,创办家庭图书室并免费借阅。2014年,自建家庭“陈列室”,设立“家风、家规、家教”区域,传承家庭美德,培育优良家风。2015年,牵头成立村志愿者协会,开展义务帮扶活动。

  4、邹德凤家庭,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办二七南路社区,家庭成员3人。邹德凤是一名护士,30多年来她忠于职守,热心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家务事则大部分由丈夫承担。丈夫陈洪萍和女儿陈冲也都理解和支持她,尽量帮她减轻负担。她的女儿参加工作后,每年都会从工资中拿出一笔钱,用于帮助留守儿童、太阳村儿童,资助贫困儿童。2007年7月,邹德凤和女儿决定死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在她们的带动下,先后有70多人做出同样决定。邹德凤曾获第44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5、王锡良家庭,景德镇市珠山区周路口街道广场社区,家庭成员30余人,四代同堂。王锡良是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注重艺术创作、技艺创新,乐于教授于人、提携后辈,时刻牢记感恩时代,注重回报反哺社会。他带领家人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行为,以实际行动履行着陶瓷世家的社会责任。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妻子去世前,因中风17年不能行走,他每天手持书本陪伴一旁、喂饭喂药、嘘寒问暖、精心陪护。

  6、虞元顺家庭,玉山县六都乡华山村,家庭成员2人。今年95岁的虞元顺是一位抗战老兵,他精通医术,义务行医60余载,不少患者慕名前来求医问药,他只收取药材成本钱,对于贫困患者免费看病送药。虽然自己仍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但只要乡里村里修桥补路,他都积极捐钱,多年来累计捐款达40多万元。老人的子孙辈受其影响,对公益事业都很热心。

  7、黄阳云家庭,广昌县千善乡上堡村,家庭成员5人。黄阳云和吴淑梅夫妻相亲、相敬、相爱,家庭幸福美满。妻子吴淑梅是“赤脚医生”,25年来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丈夫黄阳云就主动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精心照顾体弱多病的岳父。他们重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勉励他们勤奋学习、礼貌待人。他们始终勤俭持家、艰苦朴素。

  8、肖莉芬家庭,南昌市西湖区洪城路,家庭成员7人。肖莉芬和爱人万建强原在南昌市社会福利院工作,现已退休。女婿在武警部队工作,多次荣立二等、三等功。女儿在市政公用集团工作,被评为“百佳员工”“优秀党员”。他们四代同堂,工作、学习、照顾老人和孩子及社会公益事业样样都没耽误。肖莉芬多次受到被服务老人的赞誉,称她“细心助老暖人心,恒心帮扶感天地”。

  9、万兰香家庭,南昌市东湖区二七北路社区,家庭成员4人。20多年来,万兰香悉心照顾眼睛因白内障失明的婆婆和因突患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并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她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兰香待我比亲妈还亲。”为照顾公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要把两位老人安顿在床上睡觉了,才匆匆去看一下自己的父母。万兰香的行为被大家称为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楷模。万兰香曾获江西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10、邬小清家庭,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竺园村,家庭成员6人。邬小清和丈夫彭存章有一个特殊的大家庭,除了负担各自的父母和孩子,还要负担邬小清前夫父母和彭存章前妻父母的生活。他们从无怨言,毅然承担起儿媳和女婿的责任。在邬小清家中,可以看到家中整洁有序,老人房间、床铺都是干干净净,没有异味,老人们生活得舒适安心。邬小清和丈夫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地照顾老人的行为,散发着人性善良的光辉,让人无不翘手称赞。

  11、黄明亮家庭,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丽景新村,家庭成员6人。创办新余民安商贸公司三十年来,黄明亮的企业始终做到“诚实守信、不卖假货、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民安商贸、诚信可靠”不仅是公司的口号,更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他们一家人都在默默地奉献着爱心,在家庭和公司里营造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家庭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无假货示范店”、“全省优秀无假货示范点”、“全省诚信经营示范单位”,黄明亮曾入选“江西好人”。

  12、刘撑华家庭,高安市建山镇伍家社区,家庭成员4人。刘撑华原名刘掌华,在1989年丈夫黄伍星井下作业被矸石砸伤导致瘫痪后,她把名字改成了刘撑华,并选择留在丈夫身边,悉心照顾。看到日渐消瘦的妻子,黄伍星只是流泪,他多想一死了之,不再成为妻子的包袱。但是刘撑华说:只要你好好活着,你就是这个家的天,就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27年来,她与高位截瘫的丈夫相濡以沫,含辛茹苦,把儿子陪养成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撑华曾入选“中国好人”。

  13、周玉阳家庭,九江县江洲镇同兴村,家庭成员4人。为了点亮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他和妻子放弃了在深圳的舒适生活,来到贫穷偏僻的贵州深山沟支教;为了41个孩子能继续念书,出身贫寒、并不富裕的他变卖了打工挣来的住房、轿车,把孩子们带出大山,和自己的父母、妻子一道,承担起41个孩子的助养、助教义务。他和他的家人用一腔爱心,演绎着一场人间大爱。

  14、张文玲家庭,南昌市青山湖区顺外路东华苑小区,家庭成员5人。由于张文玲丈夫王皓锦是现役军人,无暇照顾家人,张文玲就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患病的公公,她长期奔波在南昌和安徽阜阳两地,长达7年之久;为护理神志不清的公公,她曾经连续52天守护在病床前,最后公公的病情奇迹好转。有了张文玲的支持,丈夫王皓锦全身心地投身国防事业,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优秀党员,多次受到上级嘉奖,他用一块块的军功章表达着对妻子的无限感激与深情。

  15、贺如来家庭,永新县才丰乡龙安村,家庭成员26人。贺如来与弟弟贺福来都是两位普通的农民,兄弟俩虽没有什么文化,但始终坚守勤劳善良的传统农民美德,始终秉承“孝悌为先,善行为本”的好家风,两家三代人五十余年不分家,26口人的大家庭同吃同住,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感情深厚,还热心参与村里修堤、建桥、助学等公益活动90余次。在当地,说起贺氏兄弟一家的故事,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有些村民在家人之间有矛盾时,常把他们拿出来做生动教材。

  16、周厚德家庭,赣州市章贡区环城路,家庭成员6人。周厚德家庭传承“立德及身、立仁及行、立善及人、立志及国”的家训,营造了良好的家风。大儿子周晖在国家航天部工作,参与921载人航天工程,经历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的开发研制和发射过程,为载人航天事业的开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授予特殊贡献奖、突出贡献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孙子周熤,品学兼优,考取了清华大学,现被学校选派加拿大深造,获得国家奖学金。周厚德曾获省劳动模范。

  17、王云霞家庭,新干县金川镇滨阳社区,家庭成员3人。王云霞一家传承孝道,奉养父母20余载,从未红过一次脸,被邻里赞为“最孝儿女”;他们一家敬业诚信,在不同的岗位争先创优,是同事们公认的“行业标兵”;他们一家热心公益,做好事5000余件,捐款捐物20万余元,连续9年资助春蕾女童,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美春蕾妈妈”,是弱势群体的身边好人;他们一家遵德守礼,奉公守法,邻里和睦,绿色节能,曾获省“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18、程永林家庭,鹰潭贵溪市花园街道白果社区,家庭成员3人。程永林是一名从警15年的刑警。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为了保护战友,自己却被犯罪嫌疑人驾车撞成了重伤,全身23处粉碎性骨折,肺部、双肾严重挫伤,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妻子张微红日夜陪护在丈夫的身旁。持续的劳累和精神的重创,使她被迫终止了妊娠,但她说:“我不后悔、更不害怕,因为我的丈夫还活着,我会和他风雨同舟,相持到老”。程永林曾获“江西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 、“江西好人”等。

  19、邓爱兰家庭,东乡县詹圩镇东观村,家庭成员4人。1997年,邓爱兰的丈夫马义祥突发癫痫,变成一个只能张口吃饭的半植物人。祸不单行,2003年,邓爱兰的公婆因车祸双双离世。从此,邓爱兰一个人扛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她一边细心照料卧床的丈夫,一边做零工补贴家用,同时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儿子。在邓爱兰17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一点点好转,甚至左手也能动了。邓爱兰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她乐观向上,一家人过得幸福和睦。邓爱兰曾入选“江西好人”。

  20、凌端清家庭,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家庭成员7人。凌端清从15岁起就常与父亲到烈士墓祭扫,缅怀先烈。如今凌端清又带领儿孙守护这些墓地,抚慰这里埋葬着的英魂!作为“第三代守墓人”,凌端清的两个儿子看着年逾六旬、腿脚不灵便的父亲,表示将接过守护烈士墓的担子,把为烈士义务守墓作为家风世代传承下去。凌端清一家在当地口碑也非常好,对上悉心照顾卧病在床多年老父亲,对下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教育,对外热心为乡亲服务等等,这些都源自于他们润物无声的好家风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邓望编辑:余泽伟

  •   评论发表                                                      [>> 查看评论]
  • 用 户: 请文明用语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相关报道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