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黎珍:大学生休学侍母 当代“孝女”感动社会
发布时间:2013-11-21 15:43

黎珍,女,24岁,新余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
就在黎珍刚入大学的2009年底,母亲突发脑溢血造成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因与母亲感情不和早于1999年就离家出走,返回广东老家,丢下母女二人相依为命,2003年父亲与母亲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母亲病后,父亲将母亲接往广东照料了半年之后就送了回来,再也不肯出手相助,刚念完大一的黎珍只好休学回家,独自承担起照料母亲的重任;很快休学2年期满,母亲病情未见根本好转,黎珍因不想放弃学业,不得不回到学校办理了复学手续,但因实在找不到人可以帮忙照料母亲,办理了复学手续的黎珍还是无法返回学校正常学习。
黎珍的“家”就在古市集镇上的一间临街店铺里,这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家。30多平方米的店面里,后面楼梯口隔出了一个简易厨房,前面靠墙放着一张挂着蚊帐的老式木床,旁边凳上搁了一台旧电风扇,这也是记者在这个“家”里看到的唯一一件家电;另一面墙边放着一张小方桌,一把轮椅,一把带扶手的木椅,此外别无长物。黎珍瘫痪的母亲就斜坐在这张木椅上,身材偏胖,一只眼半睁,嘴角不时淌着口水,黎珍在她的腭下放上一块毛巾,以免口水沾湿衣服。黎珍说,母亲患病前很能干,靠自己一个人务农挣钱供自己读书,还在镇上盖了一栋三层小楼。母亲患病后,为了治病,不得不将自家楼房以6万元低价卖掉,老家的房子前几年就倒掉了,母女俩从此无家可归,只得借住在表姐腾出的空店铺里。

为给母亲治病,卖房得来的6万元已经所剩无几,村委会为照顾她们母女俩,给母亲解决了农村低保,每月有100元低保金,去年又协调镇里的中心小学,安排黎珍在中心小学做代课老师,每月可领到800元工资,此外,再也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这几年,黎珍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也没有过过一个生日,用的手机是那种带数字键的老手机,上下班骑的摩托车也是表姐夫的,前几年表姐留下的一台旧电视机也坏了,没钱去买新的,晚上想看电视就只好跑到隔壁店里去看一会。电脑更是一种奢望,有时为查找资料,也只能跑到其它店里去借用一下。
3年多来,黎珍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帮母亲穿衣下床,洗脸梳头。一日三餐做好喂给母亲吃,还要按时给母亲吃药。为方便照顾母亲,随时观察母亲的身体状况,黎珍坚持每晚和母亲同床共睡,睡前都要用热水帮母亲泡脚、擦洗身子。为了帮助母亲康复锻炼,黎珍找来一根竹杆,横在厨房里,每天让母亲扶着竹杆练习走路,傍晚的时候就用轮椅推着母亲到镇里的广场上,让母亲沿着扶栏继续练习行走。在黎珍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身体比3年前有所好转,刚开始连站都站不起,现在可以扶着东西走上几步;以前头和手总是抖个不停,现在也不抖了;以前话也说不出,现在虽然声音还在喉咙里,但她能完全听懂母亲的“话”,和母亲正常交流。
这些年来,为了给母亲治病,黎珍用轮椅推着母亲到处寻医问药,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有一次,她听说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偏瘫效果好,便带上母亲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南昌,下车之后,由于不认识路,她到处问人,可是每个人指的方向都不一样,她就这样推着母亲在大街上四处转,有时遇上坡道,她一个人推上去很吃力,只得用身子顶着轮椅一步步往上移,那时候她感觉自己特别无助,眼泪直往心里流,最后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目的地。还有一次,吃完晚饭黎珍在厨房洗碗,突然听到家里“咚”的一声响,她忙跑出来一看,只见母亲倒在地上,嘴里流了好多血,几颗牙散落在旁。她一下吓懞了。母亲体重有130多斤,她一个人很难扶得起来,只好跑出去叫来诊所医生帮忙。医生帮她一起扶起母亲,见此情形,劝她赶紧送母亲去镇卫生院,黎珍于是推着母亲在黑暗中一路狂跑,来到镇卫生院,等母亲处理好伤口,打完点滴,已经是凌晨两点多,黎珍又推着母亲一路摸黑回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黎珍的孝举让街坊邻居深受感动,他们纷纷夸赞她是个难得的好女孩,有时黎珍上班不在家,邻居们就主动帮着照看一下她母亲。邻居卢燕群说,这样善良、孝顺的女孩子真的少见,就是大人也难以做到像她那样,我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从没见黎珍跟她妈妈吵过一句,而且这孩子还乐于助人,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帮助隔壁的小孩辅导功课。
黎珍代课的镇中心小学校长张敏峰也十分佩服这位编外人员:“黎珍虽然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但非常敬业。她每周有20节课,家里又面临这样的困难,但从没缺过一节课,也极少迟到早退。她的敬业精神和孝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李芳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