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新闻

(助人为乐)杜国强:无偿献血造“大爱”

发布时间:2013-11-21 14:51

  杜国强,男,抚州一名普通的酒店员工。他从2005年开始,坚持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超过2万毫升,成为连续三届获得“无偿献血国家级奉献奖金奖”的爱心志愿者,无偿献血已是杜国强生活中重要的快乐来源。

  满腔热情投身无偿献血

  2005年5月6日,杜国强在家看电视,一则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映入他的眼帘,让他萌发了参与无偿献血的想法。在来到献血屋所在地后,采血员见他是第一次来献血,一边陪他闲聊缓解其紧张心理,一边跟他讲解人体血液的作用与成分等常识,让他有了一次愉快的献血初体验。采完血,采血员给了杜国强一本无偿献血证,笑着对他说:“能献血就来献吧,就当是积德行善吧。”杜国强默默记下了这句话。

  从此以后,按照无偿献血规定的时间,每隔半年,杜国强都会到献血屋献一次血,至2008年上半年,他共献了七次血,成了献血屋里的老面孔。在这里,杜国强渐渐懂得了无偿献血所蕴含的“大爱”。在旁人钦佩的眼神中,杜国强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长期献血志愿者的自豪。

  捐献机采血小板帮助更多人

  2008年底,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跟杜国强说,他的身体条件不错,能不能考虑改献临床上供不应求的机采血小板。杜国强了解到,很多癌症患者因化疗或其他疾病而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抢救他们时需要输入血小板,而且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身体恢复得更快,一年内献血的次数可以增加若干次。杜国强想到这样可以帮助更多患者,便欣然答应了。

  但是,机采血小板并不像献全血那么简单,献全血只需要几分钟就行,机采血小板却要1个多小时,因为要增加很多步骤。首先从献血者体内抽出一定量的血液,混合了抗凝剂后通过采血机上特殊的离心装置,将血小板分离出来,然后再将剩下的红细胞等成分的血液回输到献血者体内,如此反复数次。这个过程中,混合了抗凝剂的血液回输到人体内会引起一些不适感,如嘴唇发麻、肠胃不适等。杜国强说,刚开始做机采时,他也尝了不少苦头,但是他想方设法调整自己的身体,去适应机采的需求。他听说每天晚上喝牛奶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便订了牛奶,天天晚上睡前喝,一段时间后,机采时的肠胃不适真的逐渐好转了。机采血小板最初使用的是双针头的抽血与回输方式,双臂的臂弯内侧大血管要频繁扎针,杜国强就买了一个哑铃,平时没事就操练几下,锻炼手臂的血管与肌肉。虽然近几年机采已改成了单针模式,但是一个月献两次的频率,还是让杜国强的双臂很受伤。记者看到杜国强两个臂弯处都有重重叠叠的针眼,其中右臂一根较粗的血管更明显。但他淡然地说:“这根较粗的血管总是优先被选用。”虽然长期机采血小板对自己的手臂造成了伤害,但杜国强一想到有很多患者能在自己一次次伸出手臂后延续宝贵的生命,便觉得自己受的这点伤算不了什么。

  带动身边人加入献血队伍

  只要提起杜国强的名字,血站的员工无不竖起大拇指:“他真是好样的,连续三届被评选为无偿献血国家级奉献奖金奖,是我们血站最积极的志愿者。”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至今,杜国强共献血94次(机采血小板按治疗量计次),献血总量达22400毫升。

  杜国强目前在市区一家酒店打工,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后,为无偿献血宣传、奔波成了他工作之外的另一份“工作”。杜国强做事细致又有责任心,血站有什么事,首先会想到打电话找他。杜国强自己带头献血,日常也会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的“大爱”理念。在家里,他常鼓动老婆也去献血。前两年女儿还没满18岁,虽然还不能献血,但是血站组织志愿者活动时,他会带上女儿一起去帮忙。在单位上,他也会发动同事无偿献血。去年3月,血站创建了一个“爱心无价”献血志愿者QQ群,并让杜国强当了群管理员。细心的他在群相册里把每位献血志愿者的照片一一贴出来,旁边还配上了每人的名字、所在地、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让群友们能互相认识。群论坛里,他经常发一些相关的献血知识、献血新闻等文章,并积极带动群友参与讨论。平常群友聊天时,他喜欢跟大家开玩笑,但是提到献血方面的事,他往往会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不少群友被他身上那股将无偿献血当作自己义务的劲头所折服。

  “你不做我不做,无偿献血谁来做?”杜国强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与他人参与无偿献血。是啊,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杜国强一样将无偿献血当作责任和义务时,我们的医院才不会闹“血荒”,需要输血的病患才能获得充足安全的血液,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有爱。

  汩汩流淌的热血,是杜国强无私奉献的真诚爱心。他奏响的饱含爱心的乐章飘向社会,温暖了更多的家庭。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李芳

  •   评论发表                                                      [>> 查看评论]
  • 用 户: 请文明用语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相关报道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