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新闻  >  专题频道  >  2013好人评选  >  好人资料

(敬业奉献)江西杨凤根: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发布时间:2012-10-29 17:21

  ——南昌市基层民警“杨十五”的故事

 
  杨凤根,南昌县公安局塘南派出所副所长。

  “他说的话大家愿意听,心里也服!”在南昌市南昌县塘南镇新联地区,群众提起“杨十五”都这么说。因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些很难调解的纠纷,到了“杨十五”这里,十五分钟内准保能解决——这就是“杨十五”这个外号的来历。

  “杨十五”的真名叫杨凤根,是南昌县公安局塘南派出所的副所长。不过,他这个副所长的工作地点恐怕是南昌市最为偏远的地方——新联警务室。

  来到“杨十五”的警务室,记者还没坐下,电话就响了:“喂,杨所呀,我外地来了几个兄弟,非要拖着我打打小牌,行不行呀?”记者不禁失笑道:“不会吧,打牌也要向你报告呀。”

  “是的,其实老百姓眼睛最雪亮,只要你把他们当家人,他们就会视你如亲人。”老杨的话语中显露出些许满足感。

  其实,老杨刚来新联工作时,群众都好像跟他隔着层纱,用老杨的话来说就是“两分顾虑,三分生疏”,这让老杨心里堵得慌。不过他又想,自己只要处处为老百姓考虑,敢作为,敢担当,总有一天大家会支持他。

  老杨没有抽烟的嗜好,却总是随身带着一包烟。上门走访或上街遛弯的时候,他就拿出香烟散一散,这已经成为新联老百姓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如果新联人要送烟给他求个人情,就不那么容易了。

  记者采访时,遇到两位老人家来找杨凤根调解纠纷。其中一位大爷拉着杨凤根到一边说:“杨所呀,我就要挣这个脸呀,这几百块钱哪怕我给你买烟抽也不赔给他。”杨凤根笑着说:“您老就给我个面子,把几百块钱给他,就当给我买烟抽了,乡里乡亲的,哪天我请两位长辈坐一坐,好不好?”那个大爷听杨凤根一说,再也不好意思坚持了,一场纠纷顷刻化解。

  在杨凤根的辖区,有个叫高晨的小孩,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靠母亲打零工为生,生活的艰辛让他变得非常自卑。老杨主动和高晨结成帮扶对象,与学校联系使他能免费上学,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为他辅导功课,还为他过生日。如今,高晨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高晨走到哪里都喜欢说“我杨叔叔……”,“杨叔叔”这个称呼也在辖区的孩子中间传开了。

  抬车救人,解决低保问题,帮刑满释放人员找工作……老杨在新联三年,好事做了一“箩筐”。“‘杨十五’这个外号哪是那么好得的?咱们老百姓要是不相信他,十五分钟哪里能解决什么问题。他人好,实在,把咱们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家里的事情,我们服他!”当地百姓如是说。

  主要事迹:

  2011年2月份杨凤根在新图村走访时新图村民刘保根向其反映生活极其因难,且又没有户口。杨凤根得知此情况后,多次将此情况向局里反映,请求户政部门为刘保根补录了户口,解决户口后杨凤根本人又多次找到镇里和民政局领导为刘保根解决了低保问题。此后,杨凤根帮助刘保根的事在新图村逐渐传开,每次来到该村走访,村民们对他更亲近,主动找我聊天、拉家常,当地老百姓经常叨唠道一句话就是:有什么事,找杨警官。

  2011年3月的杨凤根在新光村走访时发现新光村村民高中亮自2010年刑满释放后,老婆、儿子因高中亮无经济来源就躲到娘家不肯回来,高中亮本人就过着今天有酒今天醉、破罐子破摔的生活。杨凤根看到高中亮这种情况后就想到如不解决好高中亮的问题,高中亮势必再干偷抢的干当再进监狱,给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于是杨凤根就主动到高中亮的岳母家找到高中亮的妻子卿艳娥把高中亮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卿艳娥,劝卿艳娥回来。由于杨凤根不断做卿艳娥的思想工作, 卿艳娥终于返回新联与高中亮一起生活。为解决高中亮生活困难,杨凤根又通过村里干部,帮高中亮在村里承包了几亩鱼塘;又通过与公交公司协商安排卿艳娥到新联的公交车上做了售票员。从此,高中亮一改过去的坏习惯踏踏实实生活,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再也没有干违法乱纪的事,时常还打电话感谢刘湘齐。

  2011年10月份杨凤根在新图村走访时得知新图村涂国强的母亲因老年痴呆走失了两天,全家人急得要死没有办法。杨凤根获悉此情况主动到涂国强家收集他母亲的信息,并分析涂国强的母亲是老人,行动不便不会走到很远。他就亲自跑到附近的几个派出所和沿路的村委会请求协助,并又亲自为涂国强打印寻人启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二天晚十一点来钟在五星的一个村委会终于传来了有个走失老人的消信,得到信息后杨凤根又马上驱车赶到五星将老人接回并连夜将老人送回家。当涂国强半夜看到杨凤根将自己的老母亲送到家时,涂国强感动的流泪说,真是我们的好警察。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舒红

  •   评论发表                                                      [>> 查看评论]
  • 用 户: 请文明用语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相关报道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