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新闻  >  专题频道  >  2013好人评选  >  好人资料

(敬业奉献)江西宋蓉远:富民强村的带头人

发布时间:2012-10-08 17:54

  ——新余市渝水区通州办桥下村支部书记宋蓉远敬业奉献事迹

  宋蓉远,新余市渝水区通州办桥下村支部书记。

  仲夏时节,记者在花园般的渝水区通州办桥下小康村中央广场遇到村民宋慧平,说起村里的变化,他赞不绝口:“我们的村子干净整洁,村中心广场花香、草青、树绿,环境优美,村民生活比城里人还好,不过,能有这样幸福如花的生活,多亏了‘富民书记’宋蓉远!”

  然而,2004年以前,桥下村的日子过得并不红火。“穷”则思变,就在这一年,宋蓉远毅然挑起村委会主任的重担。在选民大会上,他铿锵有力地说道:“群众选我当主任,我就要想方设法为群众谋福祉,桥下村的面貌不来个大的改观,我怎么好意思出门呢?”他掷地有声的承诺,赢得了村民热烈的掌声。

  住小洋房 圆安居梦

  桥下村原来的3个村小组紧密相连,房屋没有规划,七零八乱,进出道路又窄又弯又脏,群众有苦难言,打心眼里想住上新房子。宋蓉远想村民之想,急村民所急,在村班子会议上统一了思想之后,向全体村民征求意见,得到了95%以上村民的赞同。

  为让村民早日住上新房,村里成立了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建房小组,宋蓉远与街道办事处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一道带领大家跑规划、找设计,紧张的筹建工作就开始了。为了帮助村民省钱,宋蓉远带领村民亲自采购钢筋、砖头、水泥等工程材料,把有限资金用到了极致。

  2005年12月20日,全村40栋房屋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在这数百个日日夜夜里,宋蓉远带着村干部每天起早贪黑,又是采购材料,又是监督质量,又是保护安全,看到一幢幢新楼,村民打心眼里高兴,一下子就把干群的心拉得更近了。

  后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欣新南大道的建设拉开了帷幕,桥下村需要拆迁240户,53000多个平方米,都是靠在旧马路两边的房子,宋蓉远立即召开党员会和群众大会,动员村民支持全市重点工程建设,拆旧建新。

  但是,一下子要拆除世世代代居住的房子,这可有些触动村民怀旧的情结。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不愿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有的村民好不容易在几年前刚建起的新房,也舍不得拆……宋蓉远走家串户,晓之以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成了村民家中的常客,有的村民不理解,有意避而不见,宋蓉远不厌其烦,诚心打动村民,最终统一了村民思想,只用了两个月就圆满完成了拆迁任务,实现了和谐拆迁。

  谋发展 奔小康

  桥下村的村民搬进了新居,崭新的洋房让人无限惬意,可是一下子失去了土地,光靠部分房屋出租的收入,离富裕的日子还有差距,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宋蓉远的脑海里。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交通物流运输业迅速发展,在宋蓉远的脑海里,一个依托城市交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设想“崭露头角”。

  2007年7月份,鞭炮声声响彻了桥下村,一个现代物流场拉开了建设的序幕,他带领村民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共投资2000多万元,于2007年底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115亩融餐饮、住宿、仓储、修理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大型货运物流服务中心,其中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60亩的货运停车场,可供200多辆大中型货车停放,去年货运物流业产值达2400万元。为了给村民增加收入,村里给每户都分了一个货运场的店面,每户每年店面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走出“无钱办事,无实力办大事”的困境,不断做大做强货运产业,宋蓉远带领村民以货运物流服务中心为阵地,鼓励村民创办货运服务部,目前在桥下村注册开办货运公司的有28家,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在宋蓉远的带领下,桥下村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万多元,村集体年总收入由前几年的不足1万元迅速增至4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由2001年的不足5万元达猛增至2011年的1.1亿元。

  办贴心事 暖百姓心

  2008年9月,宋蓉远被推选为桥下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面对群众的信赖,他积极推进村里的公益设施建设,千方百计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成为村民心中“大事小事的知心人”、“和谐发展的主心骨”。近三年来,他先后争取上级部门、单位资金近500万元,用于改善桥下管理处办公条件,推进水泥路硬化工程,投资近300万元硬化了全村近7公里的村道,如今水泥路横贯全村,使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村道成为历史;投入56万元建起了桥下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广场、农家书屋,安装无线广播系统,建立医务室,让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文化医疗服务;投入160万元绿化村中央广场面积46000平方米,在休闲广场安装了户外健身器材,让农民在休闲娱乐中强壮了体魄,安装小区摄像头,成立村级巡防队,建设安防小区,并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使桥下村跟城市融为一体;为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为村民子女考起大学的发放奖学金2000元,为全体村民统一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有重大疾病的村民根据实际治疗费用给予2500到15000元不等的经济补助;投资近1000万元,建立桥下钢材贸易市场,为村民创业增收打造更高更阔的平台。(作者 梁颖 吴晓敏)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舒红

  •   评论发表                                                      [>> 查看评论]
  • 用 户: 请文明用语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相关报道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