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新闻  >  专题频道  >  2013好人评选  >  好人资料

(助人为乐)舒惠东:痴情追梦丰顶山

发布时间:2012-06-25 14:54

  ——舒惠东和他的绿色扶贫事业

  舒惠东,现年38岁的,宜春袁州区丰顶山地区石塘村人。

  孩童时因家里贫穷,他早早辍学就出外打工谋生;富裕后当上老板,他不忘带领村民致富;山村没有路,他自掏腰包为村民修了一条盘山路;山里的孩子上学难,他萌发要为孩子建一所学校……他就是现年38岁的,宜春袁州区丰顶山地区石塘村人,袁州区人大代表,江西省的林业龙头企业创办人——江西丰顶山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袁州丰顶山林场总经理舒惠东。2008年—2010年先后被评为袁州区“造林大户”、“返乡创业模范”。

  富裕后不忘带领乡亲致富

  2008年11月的一天,天正下着大雨,舒惠东回到家乡,眼前的前景让他惊呆了:山林荒芜,杂草丛生,水土流失严重,一下雨山上就到处流淌黄泥巴水。因为没有路,老乡家里的辣椒、生姜和蔬菜运不出去而烂在地里。因为贫穷,村里的青壮年基本上外出打工,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孩子们上学时只能走泥巴路,有的孩子怕湿了鞋子,就干脆赤着脚拎着鞋子走路上学……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内心,他下定决心回乡创业,带动当地老百姓一起致富。

  为了让丰顶山变美,让丰顶山人民回乡创业。舒惠东成立江西丰顶山生态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成功注册,开始筹划征山。先后投资近6000万元,在丰顶山最高点东庵及延边征山3.8万多亩,涉及万载的马步乡,袁州区的洪塘镇、楠木乡等5个乡镇。

  他大量种植阔叶林,叶子落地腐烂后可以生虫喂鸡,开展生态养殖。经过几年造林修路,荒山变废为宝,如今舒惠东已造林8000亩,这些林木中很多都是多年生的楠木,部分阔叶林和松树、杉树,并先后在海拔700米的山坡上开荒造田600多亩,水稻亩产700多斤。种植高山蔬菜400多亩,还有雪莲果、黄瓜等蔬菜。

  高山造田亩产700斤

  如今,舒惠东已吸纳农民工400多人做事,每人每月有1500多元的工资,一些远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得知这个喜讯后纷纷返乡。“在外打工是背井离乡,抛妻弃子,除去开销赚回家来的钱也所剩无几,如今能在自家门前打工,工资也和在外的差不多,而且还可以照顾家里和孩子。”村民说。

  自掏腰包为山民修了一条致富路

  家乡穷,穷就穷在没有路——这是舒惠东回乡后最大的感慨,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使庄溪村老屋场、松山背、熊家山、屯里4个组实现通公路的梦想,使孩子们不再是踩着泥泞去上学,舒惠东决定自掏腰包为村民修一条盘山公路。

  2010年9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一条长15公里、宽为5米、总投资450万元的盘山沙石公路修通了。

  如今,山里的路修通后,农民家家户户买了摩托车,原先多年来因没有路无法运出大山只能烂在地里的生姜、南瓜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下山去,原先根本运不出去的毛竹可以运到山外去了,村民生病也能直接坐上车到乡卫生院就医了……

  山里的水泥路修通后,外地的客商开始看好这块风水宝地了,他们纷纷上山考察,意向签约开展旅游投资、水产养殖、办农副产品加工厂等等项目,昔日的贫瘠大山开始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丰顶山的风力资源很丰富,国家有关部门正筹备建大型的风力发电厂,记者在山顶看到工人正在建风标塔。

  此时的舒惠东又萌发了一个想法,要让现在砂石路变成水泥路,他合计算了一下,大约要投资七八百万元才能修起这条路。“如果通了水泥路,外地来考察投资的客商就更多了,那时的大山就会真正成为投资的沃土,山民就可以真真正正的过上富裕小康的生活了。”舒惠东说。

  封山育林 丰顶山山清水秀

  为了确保水土不流失,从2009年起,舒惠东对3万多亩山进行了封山育林,经过3年时间,树长大了,水多了,山上的树木变得郁郁葱葱起来。

  在谈到今后的事业蓝图时,舒惠东踌躇满志地说,下一步他打算投资1700万元扩大投资项目,包括修路、养殖雪莲果、种植高山蔬菜、养土鸡等等,还规划了做小水库发电、搞水产养殖,搞旅游开发等。为解决山里农副产品的加工问题,他还计划办毛竹加工厂、竹笋加工厂等等。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真正的富。舒惠东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丰顶山打造成为红色、生态、禅宗旅游胜地,使更多的丰顶山老表能返乡,能在自家门前创业致富。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在山里建一所学校,让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不再需要刮风下雨、酷暑严冬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让孩子不再因为上学难、路程遥远而早早辍学。”舒惠东说。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舒红

  •   评论发表                                                      [>> 查看评论]
  • 用 户: 请文明用语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相关报道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