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人物】饶小亚:七年如一日守护瘫痪丈夫(图)
发布时间:2012-03-17 09:22
江西文明网3月16日萍乡讯 (记者 王东)清秀的脸庞,瘦小的身材,贤淑的性格,从外表看似乎显得很柔弱——她就是家住萍乡市银河镇敖家坊村6组的贵州籍饶小亚。正是这位柔弱的妇女,7年来始终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的丈夫,用嬴弱的双肩挑起了一家大小的重担,为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阳光。
7年如一日守护丈夫的饶小亚。
煤窑坍塌 丈夫砸伤卧床不起
早在2004年7月,婆婆陈桂花因患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在广东打工的丈夫敖维益听到消息后赶回家中。由于病人长期需要照顾,敖维益放弃了在外的优厚待遇,在当地的一家小煤窑找了临时工作。然而祸不单行,当年8月敖维益在生产线作业时,被一块突然坍塌的煤块打中脊背,腰部以下失去知觉,连吃饭、穿衣、大小便都成了问题。
面对接连的不幸,饶小亚并没有怨天尤人,她一方面细心地照料丈夫和婆婆,一方面请村委会出面与煤窑老板进行交涉。在村委会的协调下,煤窑的老板们一次性向敖维益赔付了17.8万元治疗费、生活费和康复费。卧床不起、腰以下失去知觉的敖维益也曾绝望过,尤其是他不愿意看到年轻的妻子被自己所拖累。但他的想法很快就被妻子否定了——“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会照顾你一天。”妻子饶小亚的这句话无疑给敖维益吃了颗定心丸。
七年如一日 照顾瘫痪丈夫
饶小亚每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做饭,接着给丈夫按摩、洗脸、喂饭,然后外出做事,晚上回家又给丈夫喂饭、擦洗,一直到深夜才能上床休息。按摩、擦洗身体、端尿盆、掏大便……长期的不间断的细心的照料,饶小亚无怨无悔,丈夫经常感动得默默流泪。
因为高位截瘫,敖维益大小便常常拉不出来,饶小亚只能给丈夫按压,一边给他按压,一边给他掏粪便。每次这个过程都要持续近一个小时,饶小亚就跪在床边——她自己都记不清掏了多少次粪便,跪了多少个小时。更令饶小亚难忘的是,2005年正值农忙时候,因为忙不过来,一时疏忽,丈夫的臀部生了褥疮。虽然发现及时,但是褥疮非常难治,竟然发展到碗口般粗。这可更加累坏了饶小亚,她到处求医问药,西药、中草药,又是浸泡又是外敷,一直到2006年,丈夫的褥疮才消除。
治疗终于有了新的转机
有了上次生褥疮的教训,饶小亚对丈夫的照顾变得更加小心细致,除了每天为丈夫按摩、擦洗身体、端尿盆、掏大便,她还不时地给丈夫翻身,即便是晚上睡觉饶小亚也始终坚持每小时为丈夫翻一次身。与此同时,饶小亚还四处打听治疗丈夫的良医良药,当得知北京武警总医院在治疗类似病人方面有独特疗效时,饶小亚筹齐6万元,当即带着丈夫来到了该医院。
2010年7月,丈夫在北京武警总医院正式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取得了成功,术后一个月,敖维益便可坐椅子了。饶小亚信心倍增,回到家后积极帮助丈夫进行康复训练,每天按摩双腿上万次,并一天多次打热水为丈夫泡脚,渐渐的,敖维益的腰部以下有了知觉,腿脚能慢慢活动。
医生得知敖维益的恢复情况后连称奇迹,敦促其速往北京接受治疗,并称再治两疗程就有把握令其重新站立起来。可令人担忧的是,当年煤窑老板赔偿金已在几年的治疗中花费殆尽,家里为此还欠了一大笔钱,而两个疗程起码也要10万元。
饶小亚说,不管多难她都不会放弃对丈夫的治疗。“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只要丈夫还有一口气,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丈夫能早日脱离轮椅,婆婆能早日丢掉拐杖,象正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杨印和
- 【文明人物】彭鼎明:热心公益事业的“老黄牛”12-03-13
- 【文明人物】骆喜红:17载悉心照料瘫痪丈夫的农家女12-03-13
- 【文明人物】朱小鹰:“雷锋式”的铁路好职工12-03-09
- 【文明人物】冯琴:大山里的白衣使者12-03-06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