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李小明:群众眼中的“大好人”
发布时间:2011-10-10 14:00
李小明,男,45岁,靖安县雷公尖垦殖场职工。
事迹简介:中等个头,憨笑的脸上流露出一副质朴的农民气息,他就是李小明,靖安县雷公尖垦殖场虎山分场双龙队一位地道的农民,正是这个极平凡又普通的农民,带领着当地的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十年前,他只是个一无文化二无技术的贫困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生活,耕作着几亩水田的收益也只能是填饱肚子。爱思考的他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挣更多钱,让生活更富裕些呢?他发现自己地处城郊的优势,而本县的蔬菜大多从县外调运,尤其是反季节蔬菜,价钱又高,或许这会是一条致富的好出路。下定决心后,他首先在自家的1.8亩土地上搭起了3个大棚,种起了反季节蔬菜。由于缺技术,他就买来有关书籍自己学习,慢慢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努力钻研下,自己悟出了一套独特的种菜技术,并发展到现今的8亩多地,年收益也由几千元到现在的8万余元。他常说:“1亩地可抵10亩水田呢!”
他憨厚,实在。他种的菜从不用高度农药,大多用有机肥,用他的话说“我们不能赚了人家的钱还害人家吧”。每次给菜贩子的菜都是足称,有时多出一、二斤,他从不计较,时间长了,菜贩子都知道他是个老实人,他的菜都是自己称了报个数就行,不用复称。也正因如此,他有了很好的口碑,很多菜贩都主动登门买菜,他的菜从来不愁销路,从来没有卖不掉的菜。现年45岁的他已被群众喻为“蔬菜大王”。
富起来的李小明没有忘记乡亲,他用自己掌握的种菜技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地传授给村民,有人说他“傻”,可他却说“大家都是乡亲,我也是苦过来的,我希望大家都过上好日子。”2003年,他主动与陈培胜、欧仁辉等刚落户该地的湖南人结成帮带对子,不仅传授种菜技术,还为他们送去自己培育的大棚菜秧苗,最终使他们脱贫致富。
李小明勤劳,善良,诚恳,是个热心肠。不论是村里办什么事情,他都会积极参与;不论是乡亲有什么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记得2008年的一天,焦急的韦存杰跑到他家想借1000元钱,因女儿患阑尾炎急需手术缺钱。他自己也是过过苦日子的,知道缺钱的滋味,于是,他二话不说,立即拿了2000元给他,说:“治病要紧,赶紧拿去!”事后,韦存杰特地登门致谢,现在还常说“就是亲兄弟都没这么好”。类似的事情发生过无数次,无论谁家有困难,他都是有求必应;无论谁家遇上红白喜事,自己再忙,他也要搁下自己的活去帮忙。在当地,只要提到他的名字,大家都会说:“他是个好人啊!”提到这些,他总是说:“这没什么,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我想,人人都会这么做的。”没有豪言壮语,农民特有的朴实语言,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中国农民的新形象。
李小明是带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长期坚持帮助周围困难群众,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当选为雷公尖乡第十届人大代表。从2002年开始,在全县开展的“文明信用农户评选”活动中,他家连年被评为高德家庭。当地群众称他为“大好人”。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舒红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