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  >  新闻  >  专题频道  >  2013好人评选  >  好人资料

(敬业奉献)钟文明:22年执着坚守大山的护林员

发布时间:2011-03-28 14:45

  在遂川的深山林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收入微薄,却甘于清贫,孤守寂寞,在远离人烟的大山林中,与高山白云为伴,和清泉鸟兽为邻,默默地守护着生态遂川大山里的莽莽森林。他们,就是大山林里的护林员。遂川县林业公司汤湖采育林场护林员钟文明,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林场里的“护二代”

  初冬的一天,记者来到了钟文明上班的佰公坳护林点。这里距离汤湖林场场部有50多里路,到左安工区也有40多里。路程虽远,但钟文明从不坐车,总是背着几十斤重的米菜和生活用品,从场部步行4个多小时到护林点。“坐车不方便,要转两次车才能到山脚下,而且只有逢圩日才有班车。我走路习惯了,这点路不算什么,还能边走边查看一下林区情况。”钟文明笑着向记者解释为何弃车步行,他的话让平时上班3、5里路就要骑车的记者惭愧不已。

钟文明和他守护的国有山林。

  林场对边远护林点格外关心,每个月都会到各个护林点查看,工区隔三两天要和钟文明通一次电话,以便及时了解山上的情况,记者这次就是跟随林场的巡查工组上山的。听说记者要来,钟文明特意将胡子刮干净,显得非常精神。谈起他管护的林子和护林经历,钟文明如数家珍。

  1988年,刚满18岁的钟文明顶替了父亲的工作岗位,成了林场里的“护二代”,而这个“护二代”从父亲手中继承的不是亿万家财,而是守山护林的艰巨责任。护林员生活清苦,待遇低,很多人在护林点一个月都呆不下去就申请调离,还有的人甚至只呆几天就当了逃兵。

  钟文明从小就在汤湖青茶村的大山里长大,成为护林员的他如鱼得水,丝毫不觉得委屈,一心扑在工作上。不管到哪里工作,条件多么恶劣,他每到一处,都要将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把防火标语刷写一新,在房子边整块菜地,种上时鲜蔬菜,将护林点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

  护林点离村庄都比较远,村民喜欢去国有林里“捡”些“便宜”,和护林员就保持着距离。钟文明充分发挥自己是客家人的优势,主动与村民交朋友,与村民打成一片。二十多年来,尽管一直在滁州、草林等边远护林点工作,但他处处以林为家,所负责的林子一直是管护质量最高的。

  佰公坳里“守山公”

  2008年,钟文明调到汤湖采育林场左安工区佰公坳护林点,成了这里的“守山公”。佰公坳在遂川县与上犹县交界处的左安镇鹤坑村大山腹部,有2800多亩国有林,平均海拔1200多米,坳谷中部平缓处有一栋建于70年代的简陋泥墙木构护林房。这里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人家,晚上只能点蜡烛,钟文明随时备着几捆蜡烛,手电筒和手机就是这里仅有的“家用电器”。

  每次巡山,他都要随身带着手机和手电筒,两年来仅手电筒就用坏了4把。手机只有在特定位置才勉强能收到信号,而且要省着用,没电了他得走6里山路到老表家里才能充电。老表们白天要外出做事,晚上才会回家,充好电第二天再下山去取回,光是手机充电就要花2个晚上走上24里山路。

吃住在山上,钟文明每天用溪水洗米洗菜。

  高山地带湿气大,往往山下阳光明媚,山上却是云蒸雾绕,到了9月份就开始进入霜期,“春天湿淋淋,冬天冰凌凌”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春光时,隔两天就要晒一次被子,不然被子就被水气湿透没法睡,如果回家的话被子一定要用塑料膜包起来,否则过几天被子就会发霉。”谈起这里的天气,钟文明无奈地笑了笑。

  “最怕就是冬天冻雪(即雾凇天气,水气在低温下凝结在树枝等附着物上形成冰霜冰凌),室内外相差十几二十度,人都不敢出去,一不注意脸上就要皱皮开裂。”在佰公坳,一年里从农历11月到来年正月, 3个多月的时间都是这样的霜雪冻雨天气。

  然而,这种天气一旦转晴,就非常干旱,极易引发火情。每天,钟文明都要在佰公坳林班走一圈,沿防火线要走4个多小时,走林间小路的话就要7个多小时,什么样的天气下、哪个区域火险程度高,他选择相应的巡查路线。巡查路上每碰到一个人,他都会耐心地提醒人家不要在林区吸烟、注意防火。沿路的大石壁、路口大树上,随处可以看到钟文明书写的防火宣传标语。

  除了防火,护林员还要提防林木偷盗。在草林东溪护林时,有些外地的不法分子经常打国有林的主意。“我们出去巡山时,他们(不法分子)会守着我们,有的就守在路上头,看到我们走过就从山上往下扔沙石土块,哗啦啦地像要塌方,一不小心被砸中就脑袋开花。”说起护林中这些让人心惊胆战的经历,钟文明非常平静,就像在谈别人的事情。“这么危险你们不害怕?”“不怕,即使我一个人巡山,我也敢抓(偷盗分子),他们做贼心虚,不敢来明的,只敢暗里使坏。”钟文明一脸的胆气和自豪。

  在山上最难忍受的,还是无穷尽的孤寂。钟文明的老家汤湖青茶,离佰公坳护林点有80多里,爱人在家里带孩子。孩子身体差,经常生病,钟文明每个月却只能回一次家,在家呆不了三天他就会因放心不下林子而返回护林点。逢年过节,山路上往来人也多起来,极易引发山火,家家户户团圆之时,钟文明却更要坚守在山上,家里和护林屋都因此冷冷清清,没有一丝节日的氛围,为此,妻子对他没少埋怨。

  护林的日子,远离妻儿,除了巡山路上偶尔遇到拾茹采药的山民,山上就只有他一个人,白天看高天流云,晚上与星月相伴、烛火相依。没有电视、广播,即使看书也是一种奢侈,不然一捆蜡烛支撑不了几天。生活的清苦并没有在钟文明心中留下太多印记,而山里的每条小路、每道溪流、每片森林、每棵大树,却像图画一样深深印刻在他的心里。山林,已经成了钟文明内心中最深切的牵挂。

  平凡岗位上的闪光人生

  “你看,防火界这边是种了树的国有林山场,另一边就是村集体的山场。”顺着钟文明所指,记者看到了防火界。防火界右侧是林场70年代营造的杉树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左侧是稀疏的灌木林,两边林相对比泾渭分明。

  “山下的上千亩水田,全靠佰公坳这里的泉水,没有这片国有林子,就没有这么好的水。场里信任我,将我放在这里,我就要对得起这片林子,守好这片山!”钟文明的话朴实而坚定,让人肃然起敬。

  记者做了个简单的统计,钟文明在大山里坚守护林22年,每年休息不到30天,每天至少要步行12公里,每年光巡山就要走3900多公里,22年他已经走了8.58万余公里,比环绕地球两圈还多。不同的是,旅行家绕地球转一圈是环游世界,风光无限,大山里的护林员们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同一片山林默默相厮相守,不论严寒酷暑,不分四季冬夏。

  是的,“钟文明”们才是时代的无名英雄!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钟文明一样默默无闻的植树护绿、守山护林人,我们生活的家园才变得山更绿、林更茂、水更清、景更美……

  当记者们下山离开时,大山已经将西边的阳光遮挡,钟文明和护林小屋渐渐隐入大山的怀抱,和这里的草木溪流一道,与深山密林融为了一体,平静而和谐。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舒红

  •   评论发表                                                      [>> 查看评论]
  • 用 户: 请文明用语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相关报道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