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廖凤如: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11-03-16 16:56
廖凤如,樟树市洲上乡中团村党支部书记。
事迹简介:廖凤如同志是樟树市洲上乡中团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团结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甩掉落后帽子,连续多年被市、乡两级评为“文明村”、“安全文明村”、“三个代表学教先进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先进村委”,其本人也多次荣获市、乡“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工作者”、“致富能手”等称号。现已发展年出栏生猪800头以上6户,200头以上10户,100头以上30户,全年出栏3万余头;发展药材车前草、穿心莲等500余亩,发展冬瓜基地400余亩,解决劳力500余人。2007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达10200元,是洲上乡首个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富裕村。
寻找致富途径
中团村地处赣江之滨,与新干县三湖镇接壤,过去以红桔、粮食生产为主,1991年特大冻害后,全村上千亩红桔毁于一旦,村民收入急减,而仅靠人平0.8亩耕地种植粮食、花生、油菜等作物又收入不大。原村班子为发展经济,1992年贷款上10万元先后兴办了村纤维厂、地毯厂,但由于管理不当、技术不高和受市场影响等原因,相继倒闭。廖凤如刚从部队退伍回乡就接管了这样一个烂摊子,家人多次劝阻他不要自找苦吃。但他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全村人民的福祉。廖书记通过慎重考虑,率先搞起了家庭养猪。他一边通过报刊学习养殖新技术,一边摸索经验,并自费到省农科院向专家求教。养几栏猪后就积累了一套与原来养殖方式不同的新型、快速、高效的科学养殖方法,能将养殖期由原120-150天出栏缩短为90天左右。同时他还刻苦钻研了仔猪饲养期的防疫,提高了养殖的成功率,其饲养成活率达98%, 1993年一栏养殖数达20头,在当时是典型,且每头猪纯利达150元。这年底仅养猪收入就达1.2万元,成为全村的首个万元户。乡里把他当作养猪能手向群众宣传,他本人也主动向群众介绍经验,传授要领。第二年,全村就有上十来户也搞起了养猪。
当好致富模范
廖凤如认为要当好村支书,不是仅靠说教去做群众工作,而是勤恳劳动,在发展经济上当好群众的先锋。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从八十年代初养殖几头猪,慢慢地发展到2002年拥有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养猪场,年出栏3栏(次)计600头以上,年纯收入达8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群众养猪规模也随之扩大。为方便群众,他又与人合伙投资30万元兴办了一个年加工量200吨的饲料厂,较好地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效应。此外,还成立中团村生猪养殖合作社,从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既提高了农产品产值,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廖凤如成为全乡村干部的带富帮富模范。
实现共同致富
富裕后的廖凤如对前来询问的群众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有时还亲自到群众家中指导。村民廖怀清在一无发展资金、二无养猪技术的情况下,求助于廖书记。廖凤如当即拿出2万元借给他去建猪舍,还亲自帮他到铅山去购进了40头仔猪,并在饲养时保本赊销饲料2吨给廖怀清,一有空就到他的猪舍查看,经常手把手地教给猪病防疫技术,使他由一个贫困户变成了一个致富能手。为了帮助本村寡妇蒋桂连发展养猪,廖凤如常年赊销饲料,并用车送到她家中,使她也靠养猪脱了贫。几年来,他先后借款或帮群众贷款60余万元,赊销饲料达20多万公斤,极大地帮助群众发展养猪。全村党员干部在廖凤如的联带下,都能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主动结对帮困,从而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较好地推动了全村养猪业的发展,使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周边几个村组的群众看到中团村民养猪,纷纷前来取经求技,廖凤如同志作为村支书又带头送经送种,使全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
领头建设小康
致富后的廖凤如本可以再扩大规模,或辞职到外创业。但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党的富民政策使自己由无到有,由穷变富。他说:“既然组织和群众信任我,就要领好路,更多地为民办实事。”廖书记言行一致,务实廉政,只要村集体有工作或急事处理,他从不推诿,一直做完才回家,而家中的种养活多数由其爱人承担。去年村里出资帮助群众兴办改厕处污的沼气池,他一连忙碌2个多月才完工,却耽误了仔猪补栏。但是该村现在沼气入户率达95%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沼气村”。随着集体收入增加,村两委干部在廖凤如的带领下,中团村没坐享其成,而是舍得花钱兴办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先后投资30多万元打了10眼抗旱井、拓宽村路、架通闭路电视电缆、开办群众文化室,为小学添置电脑,使村民生活更加多彩。贯穿全村的主路修建成6米宽的水泥路也已全面竣工。2007年中团村河仔口村搞新农村建设,他个人及全家捐款就达6000余元。群众说:“廖凤如同志当村支书,我们心里踏实,生活有奔头”。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舒红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