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陈是新:农村老人的“贴心人”
发布时间:2011-02-21 16:44
陈是新,九江县新合镇老年支部书记、镇老年体协主席。以年近花甲的他,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洒下辛勤的汗水,为新合镇的老年人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陈是新在农村聘用制干部岗位工作了30年,1999年干部分流归位时,他从政府剥离出来,县财政每年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位年近五旬,在基层工作30余年的汉子,当时的心情有点低落。但顾全大局的他,还是渐渐开始走上“黄昏”创业之路。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企业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7年镇政府,为做强做大新合服装产业,根据各服装企业的多次要求,成立服装协会,经过各企业的推选,经镇党委研究决定请老陈出山,担任协会法人这个职务,本来已事业有成的老陈,经不住企业主们的软磨硬泡和组织上多次谈心,还是把担子挑了起来,但自己的企业无法两头兼顾,不得已出让一半股份,服装企业收入增加了,而他却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2008年,新的党政班子调整后,把做好老年人的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决定成立老年支部来具体负责,支部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乡村退休干部,支部书记的人选,必须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人来担任,这时镇党委找老陈谈话,想到老人们的期盼,特别当他看到辛苦一辈子的老年同志好不容易赶上这个好时代,但却没有一个专门组织机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老陈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付担子,答应了的事情就要倾其全力把它做好,这是老陈的性格,为了老人们的事业,他取义舍利,把厂里的事情全部委托他人管理,一心去做贴钱贴时间分文不取的老年工作。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掌握情况,健全了村组的老协班子,与此同时,还不断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2008年他成功地组织了各村民间文艺团体参与的庆重阳文艺汇演活动,参演人员150余人,演出时间三天,观众人数达5000人之多,创新合文艺活动的历史之最,通过这次汇演,扩大了社会影响,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活动场所问题始终制约着各项活动的开展,经测算后新建一个活动中心约需85万元,这对没有经费来源的镇老协简直是个天文数字,镇政府财力又异常紧张,不能顾及。老陈同志凭着过去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在领导的支持鼓励下,开始了运筹工作。先从征地入手,按照规划用地需5—6亩,经过两个月的工作,终于如数完成征地工作,老陈毫不犹豫个人借10万元,付清了土地征用费。面对暂无资金来源的主体工程建设,老陈向承建人员承诺,工程完工验收后,除留下质保金外,如不能兑现,由他个人负责支付,为了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他把支部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基建,一组负责募集资金。几位年愈七旬的老同志,冒着夏天的酷暑走东家串西家,真情感动了大家,大家纷纷捐款,连老人们都自发将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积沙成塔,总共募集资金三十几万元,基本上满足了主体工程建设资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座占地4000平方,建筑面积600平方的现代文化活动中心,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老人们的梦想变成现实。为了不断完善配套工程,今年又投入十余万元新建了门球场、食堂和停车棚。解决了室外活动和午餐等问题,中午不愿回家吃饭的老人,只要花上一两块钱就可吃上可口的午餐,现在除每天正常的活动外,每个星期还有两个下午集体活动,唱歌跳舞演节目。老人们今天的快乐生活,不知倾注了老陈多少心血和汗水。
老陈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江西法制报、九江党史、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都曾作过报道。名气大了,但他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总是义无反顾的照料着身边的困难老人。跟他接触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好人,是新合镇老年人的“贴心人”。
稿源:江西文明网
作者:编辑:舒红
热点推荐
江西文明网版权声明
-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文明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文明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文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